日前,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青海省司法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全省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全省行政复议工作情况,发布了《2024年度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和相关典型案例。
那么什么是行政审判?行政审判,作为中国三大基本诉讼制度之一,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行政审判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权力制衡的法治框架。在行政权不断扩张的现代社会,行政机关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若无有效制约,极易滑向恣意妄为的深渊。打个比方,当公民个人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个人合法利益的维护与公权力边界的博弈就此展开。若无发挥“矛盾减压阀”作用的硬制度,一个健康社会的权力生态构建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行政审判通过司法审查这一制度设计,为行政权力划定了清晰的法律边界。同时,也承担着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使命,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如发布会公布的2024年度青海省公布的行政机关败诉典型案例一,李某甲、李某乙诉某区政府撤销《停止征迁告知书》案。人民法院秉持行政机关应当积极主动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这一要旨,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判决责令履行具体征收补偿职责后,非依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征收范围或者停止征收,作出撤销《停止征迁告知书》的裁决。在行政法领域,这样的案例同样不胜枚举,这些判决看似只关乎个案,实则通过无数个案的累积,编织成制约行政权力的法网,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理念变为现实。
对于青海来说,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不仅是青海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2024年,全省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以更高水平的行政审判护航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促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的有机衔接,通过多维度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迈向新高度。但从2024年行政审判数据看出,我省部分行政机关败诉案件也反映出,我省当前部分行政执法领域在依法行政意识、程序意识、事前和事后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需强化“程序正义”理念,根治“重实体轻程序”痼疾。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深化行政审判制度改革仍任重道远。
青海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必须立足省情,在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不断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纵深构建完备的行政审判组织体系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权力的有效机制。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探索符合高原特点的路径让司法体制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实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塑,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为青海的长治久安和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固的法治基础。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