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我在青海湖边看鸟儿飞落,那是青海湖,我的家。”7月29日,午后的阳光穿过录音棚的玻璃窗,在19岁的李永康肩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手指随着节奏轻敲控制台桌面,口中轻哼着与音乐伙伴马文迪共同创作的歌曲——《青海那是我的家》。
“我从小就喜欢听音乐,但真正开始写歌创作是高一那年。”李永康笑着回忆,“音乐能让人一直开心,沉浸其中就是最大的快乐。”
周一到周五住校学习,周末一回家,李永康便立刻投入到音乐制作中。好友秦玉瑞见证了他对音乐的痴迷与坚持:“他对作品要求极高,会反复打磨,甚至半夜灵感涌现时也会爬起来写词。”
这份执着让音乐制作人李建鹏印象深刻:“他对音乐十分执着,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更难得的是,他能用童真的视角,细腻地描绘青海,这在同龄人中非常少见。”
这份对家乡的细腻情感,最终化作创作的动力。2024年上半年,李永康与马文迪萌生了为家乡写歌的念头。两人以青海湖为灵感核心,开始歌曲创作。然而,实际的录制过程远比预想艰难。
李永康在西宁,马文迪在成都,二人无法及时沟通创作想法和细节。更棘手的是,他们使用的录音设备不同,导致录音音质难以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只能通过线上反复沟通、打磨修改。最终,他们耗费一个月时间,于2024年6月完成作品并发布。
歌曲上线后,网友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质疑:“一个高中生凭什么代表青海?”“歌词没写出家乡的美!”但也有人被歌词中那份对家乡赤诚的爱深深打动。面对这些评价,李永康很坦然:“我在这个年纪写出这首歌,用歌曲宣传家乡本身就很勇敢了。”
转机悄然而至,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逐渐被越来越多听众发现并喜爱。青海文旅、青海消防等单位纷纷将其选作宣传片的背景音乐。2024“在西宁”郎朗钢琴音乐盛典,李永康和马文迪作为受邀嘉宾演唱《青海那是我的家》。2025年青海春晚,聚光灯下的李永康和马文迪,深情地唱响了他们的歌曲。
随着《青海那是我的家》全网播放量突破200万次,评论区涌入数百条留言:“离开家后才知道青海的夏天那么珍贵。”“离家后我逢人就说青海好。”“下一个旅行目的地:青海!”
李永康的另一首作品《猫儿跳到缸》,把青海方言童谣与嘻哈节奏巧妙结合,勾起不少年轻人儿时的回忆。今年高中毕业,谈及新计划,他充满期待:“最近在尝试采样一些本土元素,想再写一首关于青海的歌,继续用音乐的方式宣传家乡。”
(来源:西海都市报)